首钢长钢铁水温降攻关取得阶段性突破

来源:网络 时间:2025-10-27 09:47:26

  首钢长钢始终以技术创新与管理升级为双引擎,将铁水运输全流程的温降管控作为核心发力点,深入开展专项攻坚工作。经过持续探索与实践,该公司铁水温降幅度不断缩小,相关工作取得显著进展。截至目前,铁水温降管控的各项关键指标均呈现持续优化态势,阶段性突破的达成,为企业顺利实现全年降本增效目标筑牢了根基。
  在炼钢生产环节中,铁水温度是核心工艺参数之一,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生产流程的顺畅推进、成本的有效控制以及产品质量的提升。从转炉冶炼的工艺特性来看,冶炼过程中所需的热量,主要依赖铁水自身的物理热与化学热提供。据理论测算数据显示,铁水温降每减少1℃,每吨钢的冶炼成本可降低0.5元;若通过技术攻关实现铁水温降减少10℃的目标,预计每年可为企业创造1200万元的经济效益,可见温降管控的经济价值十分突出。不过,在攻关工作启动初期,首钢长钢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2024年1-6月的统计数据表明,该公司铁水平均温降指标与国内同行业先进钢铁企业相比存在明显差距,这一问题已成为制约企业成本管控的关键瓶颈。
  为系统性解决铁水温降难题,首钢长钢组建了以生产技术处为牵头单位,炼钢厂、炼铁厂、运输部共同参与的专项攻关小组,并进一步细分出炼铁、炼钢、运输三个专业工作组,形成“统一协调、分工负责”的攻坚格局。攻关团队首先开展了深入的现场调研与数据复盘,明确了各阶段的具体目标,随后对铁水从高炉出铁到转炉冶炼的全流程进行了全面梳理与系统分析。通过大量的历史数据比对、现场工况排查,团队最终锁定了影响铁水温降的四大核心问题:铁水罐周转效率偏低、铁水罐加揭盖操作覆盖率不足、“一罐到底”作业比例未达预期、铁水成分波动幅度较大。
  针对上述问题,首钢长钢创新工作机制,推动多部门协同联动,精准落地了一系列攻坚举措。在提升铁水罐周转效率方面,炼钢组将每日铁水罐的基准运行数量从33个优化至23-25个,并将这一指标纳入调度考核体系,通过制度约束确保执行效果;同时,积极推行“并罐”操作模式,根据生产需求动态组织铁水二次运输,有效缓解了高峰时段铁水供需失衡的问题。在强化铁水保温措施上,运输组加大了对加揭盖设备的巡检频次,建立了设备故障快速反馈与维修机制,设备完好率得到显著提升;此外,安排专人对加揭盖作业流程进行随机抽查监督,调度系统严格执行“先申请、后执行”的操作规范,一系列措施推动铁水罐加揭盖率实现明显增长。在优化生产流程层面,公司将提升“一罐到底”比例作为重点方向,攻关组制定了专项保障制度,结合钢坯品种差异与铁水实际工况,及时调整铁水预约量,优化不同铁水比下的操作工艺,最终实现“一罐到底”比例的大幅提升。在稳定铁水质量方面,炼铁组完善了考核机制,通过稳定高炉风量、优化热工制度,将铁水硅含量控制在0.40%的合理区间,确保铁水物理热稳定;同时,加强原燃料质量管控,根据生产实际动态调整炉渣碱度,规范出渣出铁作业流程,铁水硫含量达标率稳步提升,为“一罐到底”作业的推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除此之外,攻关组结合生产现场的实际需求,新增“铁水重量符合率”作为核心管控指标。要求炼铁炉前作业环节严格按照炼钢部门的预约铁水量组织出铁,并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推动铁水重量符合率实现大幅提升,为后续生产流程的顺畅推进提供了保障。
  目前,首钢长钢铁水温降攻关工作已进入深化推进阶段。下一步,该公司将重点围绕稳定铁水罐周转次数展开工作,全力提升“一罐到底”作业比例;同时,试点应用新型保温剂,持续落实铁水壕保温措施,对加揭盖装置进行改造以提升密封性能,通过优化铁路运输组织提高运输效率,进一步提升铁水成分达标率与装准率。未来,首钢长钢将继续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凝聚全体员工的智慧与力量,持续深化铁水温降攻关行动,确保各阶段目标顺利落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免责申明:凡本网所转载之内容仅供参考,其中任何观点均不代表本网立场,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发现文章中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如有任何疑问均可致电上海华诚金属网021-56785508。
  • 资讯
  • 电话
    固话:021-66788265
    客服:18017717126
  • 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