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5毫米“手撕钢”实现量产
在专精特新企业锚定细分赛道的差异化竞争中,山西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厚度仅0.015毫米的“手撕钢”实现全面量产,这款薄过A4纸五分之一、质感类同铝箔纸的钢材,正以每日3吨的产能,重新定义全球超薄不锈钢箔材的技术高度。
“从0.02毫米到0.015毫米的跨越,每一步都藏着工艺的极致追求。”公司首席精密箔材工艺工程师廖席的话道出了突破的艰辛。“手撕钢”的轧制过程堪比“精密擀面”:力度不足难以变薄,用力过猛则会撕裂钢材表面;作为“原料面粉”的钢坯,必须将颗粒径控制在1微米以下,才能避免轧制中出现穿孔、破裂;更关键的是,一台轧机内相当于20名“擀面师傅”协同作业,轧制顺序、力度、厚薄控制等每一个细节都需精准同步,任何偏差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技术突破带来的不仅是参数跃升,更实现了效率与成本的双向优化。廖席透露,量产落地后,产品产量较此前提升五六倍,成本则降低约30%,而“全行业最薄最宽”的特性,让太钢在全球不锈钢箔材市场中形成独特竞争力。在2024年全球72千吨不锈钢箔产量中,这款“手撕钢”虽占比不大,却凭借0.015毫米的极限厚度,填补了细分领域的技术空白,使太钢跻身NIPPON STEEL等国际巨头领衔的高端市场阵营。
如今,这款“指尖上的钢材”已从实验室走进日常生活。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它作为动力电池软包材料,助力电池容量进一步扩容;在3C数码产品中,音量键、开关键等精密部件的使用寿命因它而延长。最令人瞩目的应用当属折叠屏手机——廖席介绍,未使用“手撕钢”时,折叠屏寿命仅4到5万次,加入其衬底后,第一代产品提升至20万次,第三代已突破50万次,未来更有望达到80万至100万次,为消费电子创新提供核心材料支撑。
这一创新成果的市场潜力正随应用场景拓宽持续释放。据环洋市场咨询报告,全球不锈钢箔市场规模预计2031年将达1787百万美元,年复合增长率6.7%,电子、汽车、医疗等领域需求旺盛。太钢“手撕钢”已瞄准更广阔的赛道,未来将逐步应用于医疗系统的精密器械、航空航天的高温部件等高端领域,凭借耐腐蚀、高强度的特性,在全球供应链重塑中抢占先机。
从攻克极限工艺到实现量产落地,太钢“手撕钢”的突破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技术胜仗,更彰显了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在细分赛道上的硬核实力,为全球超薄钢材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