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建龙双机组撬动能效极限
近日,山西建龙在“零新增投资”模式下实现能效显著提升,公司2×100MW发电机组单月总发电量突破1.44亿千瓦时,创下投产以来最高纪录,较去年同期增加2256万千瓦时。其中,2机组单月发电量达7528.92万千瓦时,两台机组均刷新历史发电峰值。这一成果既是企业精细化运营管控的体现,也是践行资源高效利用目标的实践。
为激活现有机组效能,山西建龙快速组建涵盖运行、设备、安全等领域的技术团队,采用“渐进式负荷提升法”,依托智能监测系统,对给水泵变频器温度、再热系统压力、送风机电流与振动、发电机绕组温度及振动等关键指标,开展高频次实时监控与深度分析。团队凭借严谨操作与参数敏感度,确保各系统稳定运行,核心参数始终处于安全可控范围,推动2×100MW发电机组在稳定基础上实现满发、超发,逐步接近设计负荷上限,落实“资源回收利用最大化”理念。
“我们创新运用负荷优化分配算法,”参与技术优化的山西建龙热力工程师李振祥介绍关键举措,“通过动态调整高、低压煤气配比,在超发工况下实现燃烧效率最优;同时,自主研发的设备健康预测系统可提前72小时预警潜在故障,为持续优化运行提供保障。”
此次突破的价值远超发电量增长本身。在资源利用层面,同等煤气输入下实现更高发电量,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减少放散损失;在环保层面,预计年减少煤气放散1000万立方米,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4000吨,环保效益突出。此外,还探索出“无新增投资、靠技术改造挖掘能效潜力”的路径,积累了极限运行数据与实战经验。
“1.44亿千瓦时的突破,是公司‘煤气零放散、效益最大化’战略的重要成果,也是团队精细化管理与技术创新的集中体现,”能源中心厂长杨建东表示,“未来将以此次突破为起点,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持续优化运行,推动机组向更高效率、更稳定状态迈进。”
后续,山西建龙将继续秉持“只争第一、点滴做起”的企业精神,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深化资源循环利用,提升能源管理水平,计划将此次双机组的成功经验推广至其他发电机组,同时探索碳资产管理机制,推动减排成效转化为碳资产收益,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