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定向取消钢铝出口税:瞄准高关税市场,以贸易开放纾解经济困局
10月8日,阿根廷政府通过官方决议宣布一项针对性贸易政策调整:自即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临时取消钢铝及其衍生品的出口关税,且该政策仅适用于对上述商品征收至少45%进口关税的国家。这一举措被视为阿根廷推进贸易开放、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尝试,也折射出其在经济压力下稳定外汇收入的现实考量。
此次钢铝出口税调整并非孤立政策,而是阿根廷近期密集优化贸易环境的延续。阿根廷经济部明确表示,取消关税旨在破除出口壁垒、提升本土钢铝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彰显政府推动贸易政策向更开放方向转型的决心。回溯来看,阿根廷4月已宣布取消88%工业产品的出口关税,覆盖4411种商品,当时仅保留钢铁、铝等基础原材料行业的出口税;而就在上月,政府还曾短暂暂停大豆、玉米等农产品出口税以刺激外汇收入,虽该措施实施不足一周便终止,但系列动作清晰勾勒出其通过减税激活出口的政策逻辑。
从政策设计来看,此次钢铝关税豁免呈现鲜明的"定向性"特征。不同于全面免税的普惠模式,政策严格限定适用范围——仅面向对钢铝征收45%及以上进口关税的国家,且有效期截至2025年底,若相关国家下调关税至45%以下则措施同步终止。这种精准施策的背后,既是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背景的回应,也体现了风险管控的考量:通过聚焦高关税市场,阿根廷钢铝企业可借助关税豁免形成价格优势,有效对冲目标市场的进口壁垒,同时避免无差别免税可能引发的全球市场价格波动与本土供应风险。
这一政策调整的深层动因,与阿根廷持续面临的经济压力密切相关。作为IMF最大债务国之一,阿根廷长期受困于外汇储备不足、外债高企等问题,截至2025年2月,其对国际机构的债务高达755.52亿美元,且年内需偿还巨额利息与到期债券。此前农产品出口税暂停政策虽短暂,却已显现刺激效应——零关税使大豆每吨成本降低123.7美元,政策公布后比索兑美元汇率曾上涨4.5%。此次转向钢铝产业,正是希望复制类似经验:通过激活工业制成品出口,补充外汇储备,为稳定本币汇率、偿还外债提供支撑。
政策落地后,其影响已开始引发市场关注。从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来看,阿根廷钢铝出口量的潜在增长可能对国际价格形成温和压力,同花顺分析将其对铝、钢市场的影响评级为"一般利空-1",认为政策的临时性与目标市场限制会削弱实际冲击力度。对阿根廷本土而言,钢铝产业作为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口税取消有望提升产能利用率,带动就业与投资回升,这与4月工业减税政策惠及3580家企业的初衷形成呼应。
不过,政策效果仍面临多重不确定性。上月农产品出口税"昙花一现"的调整,暗示阿根廷在财政平衡与出口刺激之间的艰难权衡——税收减免可能导致政府收入减少,此前取消农产品预扣税就被预估将减少14亿美元税收。同时,全球经济复苏节奏、目标市场贸易政策变动等外部因素,也可能影响钢铝出口的增长空间。
总体而言,阿根廷此次定向取消钢铝出口税,是其在债务与外汇双重压力下的策略性选择,既延续了米莱政府推进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也试图通过精准施策实现"稳出口、增外汇"的短期目标。未来政策能否持续见效,不仅取决于钢铝企业的市场拓展能力,更考验阿根廷在贸易开放与财政可持续性之间的平衡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