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钢铁行业首套CCUS中试装置投运,武昆股份引领低碳转型
11月10日,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武昆股份”)正式宣布,云南省钢铁行业首套“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利用(CCUS)”中试装置建成投运。这一里程碑式事件,标志着云南省钢铁行业在绿色低碳转型进程中迈出关键性一步,为区域高耗能产业深度减碳提供了重要实践载体。
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化石能源低碳化利用的核心技术路径,CCUS技术对钢铁这类难减排行业实现深度脱碳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此次投运的中试装置,源于武昆股份2023年联合多方科研力量申报的云南省重点科研项目——“钢铁行业二氧化碳低成本捕集、资源化利用及封存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该项目由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昆明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与武昆股份协同攻关,下设四大核心课题,从排放现状评估、捕集技术研发、封存利用创新到系统集成示范,构建了全链条技术研发体系。
项目的核心标志性工程,是武昆股份在高炉热风炉烟气处理系统部署的年捕集1000吨CO₂中试示范装置。该装置采用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发的“CO₂相变吸收技术及多元复合相变吸收剂”,这一技术在钢铁行业应用中具有显著优势——通过相变吸收剂的高效作用,可大幅提升CO₂捕集效率与纯度,同时降低能耗成本。据了解,装置设定了严苛的性能目标:烟气CO₂捕集率需超过90%,捕集后CO₂纯度不低于95%,捕集能耗控制在2.2GJ/吨以下,且需实现2000小时以上稳定运行,旨在从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双重维度实现突破,为后续工业化推广奠定基础。
在装置投运仪式上,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参与研发的科研院所及武昆股份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仪式后,与会人员实地参观了云南天朗节能环保脱硫脱硝集控中心,并围绕碳减排关键技术研发方向、钢铁企业超低排放管控等议题展开深度座谈,为装置后续运行及技术迭代提出指导性建议。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钢铁行业CCUS技术推广仍面临投资成本高、能耗控制难等共性挑战,而武昆股份这套中试装置的投运,正是对低成本捕集技术的重要探索。未来,随着装置稳定运行及数据积累,其形成的技术经验与示范模式,不仅将助力云南省钢铁行业构建低碳发展路径,更有望为国内同类企业提供可借鉴的减碳方案,推动钢铁行业整体减排进程加速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