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钢绿电绿氢流化床氢冶金中试线投产,开启钢铁行业低碳新篇章

来源:网络 时间:2025-09-01 12:14:56

  8月28日,在鞍钢股份有限公司鲅鱼圈钢铁分公司氢冶金中试基地,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正在上演——绿电绿氢流化床氢冶金中试线实现连续稳定运行,正式迈入投产阶段。这一成果不仅是鞍钢集团在技术创新征程中的重大飞跃,更为全球钢铁行业的绿色转型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绿电绿氢流化床氢冶金,作为钢铁冶炼领域的前沿技术,以绿氢替代传统焦炭,借助“绿电制氢-绿氢还原”短流程,对钢铁生产链进行了彻底重构。相较于传统高炉碳还原炼铁过程,该技术从源头上大幅削减碳排放,向着近零碳排放的目标大步迈进,为钢铁行业长期面临的高能耗、高污染难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评价道,该项技术为钢铁行业提供低碳解决方案,破解行业转型困局,有助于我国抢占氢冶金技术制高点。
  在渤海湾畔的项目现场,数台大风车错落林立,迎风旋转,源源不断地将风能转化为绿电,并迅速输送至中试基地,为整个生产流程提供清洁动力。与常见的传统中试线不同,鞍钢的这套氢冶金中试线规模宏大,涵盖制氢系统、造粒系统、还原系统及公辅系统四个部分,各系统协同运作,犹如精密的工业“齿轮”,共同推动着绿色钢铁的诞生。
  鞍钢集团总工程师刘丰强透露,为打破技术瓶颈,实现关键核心装备自主可控,鞍钢集团联合64家产学研相关单位,集中力量开展科研攻关与设备自研自产。如今,该中试线的关键设备国产化率已达100%,成功摆脱了国外技术制约,为我国钢铁产业的自主创新发展筑牢根基。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范川林介绍,流化床氢冶金技术展现出四大突出优势:其一,对铁矿原料的适应性极高,能够灵活应对不同品质的铁矿石,有效拓宽了原料来源;其二,成功突破了颗粒粘结这一长期困扰行业的瓶颈问题,保障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其三,氢气还原反应效率高,极大提升了生产效能;其四,整套工艺设备完全实现自主化,从技术到装备均掌握在国人手中。目前,该中试线生产的直接还原铁产品,金属化率已达95%,产品质量过硬,能为后续高端钢材的生产提供优质原料。
  范川林进一步表示:“下一步,我们还将着手扩大规模,继续推进50万吨/年流化床炼铁工业示范项目计划。随着项目规模的扩大与技术的持续优化,我们有信心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让绿电绿氢流化床氢冶金技术在钢铁行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与推广。”
  鞍钢集团绿电绿氢流化床氢冶金中试线的投产,是钢铁行业绿色变革道路上的一座灯塔。它不仅为鞍钢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航道,更为整个钢铁行业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绿色转型样本,引领着行业朝着低碳、高效、绿色的方向大步前行。

免责申明:凡本网所转载之内容仅供参考,其中任何观点均不代表本网立场,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发现文章中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如有任何疑问均可致电上海华诚金属网021-56785508。
  • 资讯
  • 电话
    固话:021-66788265
    客服:18017717126
  • 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