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钢9项成果斩获冶金科学技术奖,科技创新擦亮钢铁“硬核”名片
近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联合公布2025年度“冶金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沙钢集团凭借9项优质科技成果强势上榜,一举拿下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这份亮眼成绩不仅是沙钢技术硬实力的集中展现,更凸显了企业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深耕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力。
在这场围绕“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展开的冶金科研比拼中,沙钢参与研发的《极薄高强带材二十辊精密轧制智能控制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格外抢眼。该项目自主突破精密轧制智能控制系统关键技术,成功打破国外长期技术垄断,斩获代表行业科技最高水平的特等奖,稳稳确立了沙钢在尖端钢铁材料制造领域的标杆地位。
沙钢的科技创新始终紧扣产业需求,每项成果都带着“解决实际问题”的鲜明特质。此次获奖的《高超纯铁的生产装备与技术开发》《绿色智能电弧炉炼钢短流程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高氮高强马氏体不锈钢研制与应用》等项目,不仅攻克了多个领域的“卡脖子”难题、填补国内外技术空白,更推动相关关键钢铁材料实现国产化,广泛应用于国内外重点工程,创造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从深海工程到高空装备,从能源领域到基础设施建设,沙钢走出了“技术突破—产品升级—产业共赢”的特色路径,让创新成果既能突破技术高峰,又能扎根产业沃土,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绑定。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沙钢数十年精心构建的“创新生态体系”持续释放动能。多年来,沙钢始终瞄准国家战略与产业前沿,聚焦“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围绕海洋工程、新能源、航空航天等国家重点领域提前布局,年均研发新品超50个,不断填补高端钢铁材料市场空白。
在协同创新层面,沙钢深化“产学研用”融合,与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推行“企业出题、高校解题、市场验题”的合作模式,让实验室里的“创新想法”快速转化为生产线上的“实用成果”;
在人才培育方面,沙钢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科研队伍,先后承担或参与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十余项,将科技创新深度融入企业发展基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涌现;
截至目前,沙钢累计申报专利超4600项,授权专利近2600项,形成了涵盖桥梁钢、管线钢、海工钢、带肋钢筋等在内的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构建起以专利为核心的高质量自主知识产权矩阵,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技术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