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启动钢铁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国家试点,加速钢铁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近日,河北省钢铁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国家试点启动仪式在邯郸举行。作为推动产业绿色升级的重要举措,此次试点启动标志着河北省在钢铁行业低碳转型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为全国钢铁产品碳足迹管理提供区域实践样本。
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核心是对产品全生命周期(从原材料获取、生产加工到运输、使用及废弃处理)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科学核算、第三方认证并加施标识。这一机制不仅能为企业提供全链条、精准的碳排放数据,助力企业优化生产环节降碳,还能通过直观的碳足迹标识,凸显产品低碳优势,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环保认可度,进而推动整个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为我国“双碳”目标实现提供支撑。
回溯试点背景,2024年12月,国家确定首批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国家试点,河北省唐山市、邯郸市钢铁产业与保定市高阳县纺织产业成功入选,试点周期为3年。今年5月,高阳县纺织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已率先启动,为此次钢铁试点积累了前期经验。同期,河北省市场监管局联合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印发《关于开展钢铁纺织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三年试点目标:推动试点地区完成约50个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对10个成熟度高的获证产品开展分级评价,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助力全省经济绿色低碳转型。
为保障试点落地,河北省多部门协同发力:省生态环境厅搭建产品碳足迹企业数据库模型,为数据核算提供技术支撑;省发展改革委引导金融机构向低碳领域倾斜信贷资源,降低企业转型成本;省工信厅牵头成立钢铁产业绿色化转型联盟,推动行业协同降碳。邯郸市、唐山市也已结合本地产业实际,制定试点实施方案,成立专项工作推进小组,明确目标分工,确保试点有序推进。
按照要求,各试点地区、企业需严格遵循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统一目录管理、统一技术依据、统一实施程序、统一标识样式”的核心原则,依据钢铁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第一批试点目录及通用实施规则开展工作。后续,试点地区还将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对通过认证的企业在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同时引导钢铁“链主”企业牵头参与试点,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减排,构建“龙头引领、链式联动”的转型格局。通过案例评估与经验总结,河北将持续探索钢铁行业碳足迹管理路径,为全国产业低碳转型提供“河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