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股份武钢有限硅钢部新能源无取向硅钢分厂正式启用
7月16日,随着首批钢卷装车驶出厂区、运往南方某制造大厂,宝钢股份武钢有限硅钢部新能源无取向硅钢分厂宣告正式启用。这一里程碑事件,为中国钢铁工业史再添标志性符号,其意义堪比当年的武钢一号高炉、“一米七”轧机工程。
武钢二炼钢厂原址焕新:从老工业基地到硅钢超级工厂
新分厂重建于武钢二炼钢厂原址——这里曾是举世闻名的“一米七”轧机工程核心“三厂一车间”之一。如今,老厂区完成拆除,一座高端化、绿色化的硅钢超级工厂在此拔地而起。
厂区外立面采用白色环保材料与黑色防尘玻璃构建,一侧连接着厂区展馆,展馆前“建设全球硅钢第一品牌”的标语格外醒目。步入厂房,传统钢厂中成堆的钢卷与轰鸣的吊车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40余台智能小车高效穿梭,“钢卷不落地”的现代物流模式有序运转。
“从工艺装备到物流系统,再到生产流程设计,全部由武钢有限自主研发。”该厂厂长唐爽介绍,新工厂总投资近40亿元,采用全球首创的十余项核心技术,构建起“5G+智慧管控平台”,堪称真正意义上的超级工厂。
数据显示,厂区内热处理产线轧制速度可达每分钟200米,整体效率较老硅钢厂提升50%以上;更关键的是,新产线在磁感、铁损等关键物理性能上已达国际顶级水准,具备与日韩等全球钢企同台竞争的实力。
全流程绿色化:赋能新能源与新兴产业
新厂区内建设有武钢首条高等级无取向硅钢专线,设计年产能55万吨,可为440万辆新能源汽车(约占全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的三分之一)提供核心材料。
无取向硅钢被誉为“钢铁产品中的工艺品”,是制造电机、压缩机等关键部件的核心材料,除新能源汽车外,还广泛应用于机器人、低空飞行器、智能传感器等前沿领域,延伸覆盖新兴产业活跃区。
值得关注的是,整座工厂实现全流程绿色化生产,每年可减少碳排放400万吨,相当于36万公顷森林的年吸碳量。在服务城市产业升级的同时,这家老牌钢企也完成了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角色转变——从污染源头蜕变为绿色屏障。
此外,紧邻新能源硅钢厂的武钢有限高端取向硅钢绿色制造结构优化项目正在加紧建设,预计明年建成后年产22万吨高端取向硅钢,产品将应用于风电、光伏、核电等新能源领域。
从为新中国炼出第一炉铁水的一号高炉,到开创中国钢铁工业现代化先河的“一米七”轧机工程,再到如今的高端化、绿色化钢铁新地标,宝钢股份武钢有限在转型之路上始终以奔跑者的姿态,持续回应着时代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