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钢吉万刚创新工作室成果获国家专利授权,助力降本增效
近期,首钢集团通钢公司炼铁事业部传来喜讯,其3号高炉作业区的一项创新成果成功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此次专利授权聚焦于炉前开铁口钻杆的改造,不仅有效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难题,还在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方面成效显著。
在高炉生产流程里,3号高炉炉前的开口机是保障生产顺畅的关键设备。以往使用的钻杆钻头,内螺纹采用5圈的梯形深螺纹设计。然而,这一设计在实际生产中暴露出诸多弊端。每次完成开铁口操作后,钻头前端经受高温高热的烘烤,磨损情况严重,基本无法再次投入使用,只能更换。并且,由于梯形螺纹的特殊构造,拆卸钻头难度极大,往往只能将钻杆与钻头一并报废处理。如此一来,不仅造成了大量的物料浪费,岗位人员拆卸、更换钻杆钻头的劳动量大幅增加,开铁口的时间也被延长,对高炉的高效、稳定生产产生了不利影响。
面对这一棘手问题,炼铁事业部吉万刚创新工作室迅速行动起来。在吉万刚的带领下,工作室组建了专项攻关小组,决心对开铁口钻杆进行改造。改造过程中,小组成员展现出了扎实的专业素养与创新精神。他们深入钻研,结合高炉生产的实际需求,重新对钻杆进行测绘,精心绘制图纸。最终,将钻杆前端的梯形螺纹改为波形螺纹,同时巧妙地将螺纹缩短2圈。经过重新测量并修改钻杆整体长度后,改造后的钻杆完美适配生产需求。
改造后的效果立竿见影。从成本角度来看,每次更换钻杆的数量较之前节省了一半,经核算,每月可为企业降低成本3万余元,为企业降本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从劳动强度方面,职工在更换钻头时,不再需要借助管钳和大锤等工具进行高强度作业,极大地减轻了劳动负担。此外,开铁口时间大幅缩短,为炉内操作效率的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保障高炉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吉万刚创新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始终聚焦企业生产中的痛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与改造工作。此次开铁口钻杆改造项目获得国家专利授权,是工作室的又一重大成果。未来,吉万刚创新工作室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深入挖掘生产环节中的优化空间,为通钢公司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也为钢铁行业的技术革新提供更多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