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90天!CA23机组第一卷钢下线
3月31日,宝钢股份武钢有限新能源无取向硅钢结构优化工程CA23机组成功生产第一卷成品,比原计划提前90天。这标志着该工程产线最长、工艺最复杂的机组试生产取得突破,为整个项目提前贯通投产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一成绩不仅展现了武钢有限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实力,也彰显了其在硅钢生产领域的领先地位。
新能源无取向硅钢产品结构优化项目既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中国宝武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也是践行国家“双碳”战略、加快建设全球硅钢第一品牌的重大举措。
新能源无取向结构优化工程CA23机组是关键工序,也是本项目中三条热处理机组中最先穿带、点火、调试的机组。该机组瞄准高牌号薄规格产品,具有高效、智慧、绿色的生产优势。机组提前生产,为后续同类产线设备安装调试储备了丰富实战经验。这不仅缩短了产品从生产到市场的周期,也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刷新同类产线建设效率纪录
作为完全面向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等级无取向硅钢专业生产线,项目自启动以来便备受瞩目。硅钢部技改战线广大员工瞄准打造精品工程、优质工程,早投产、早创效的目标。全力以赴建设好新能源无取向硅钢结构优化工程,把“战危机、创一流”的干劲落实到质量管控、把握工期、确保安全工作上来,用敢打硬仗、勇于拼搏、自觉探索的精神,创造了多项第一。
新能源无取向硅钢结构优化工程于2023年6月29日开工,2025年1月开始单机试车。从设备联动调试到成功生产第一卷钢,该机组仅用了一个月,刷新了同类产线建设效率的纪录。这一速度的背后,是武钢有限对新能源领域的深刻理解和对硅钢生产的精准把控。
以执着敬业攻克技术壁垒
新能源无取向硅钢项目CA23机组建设团队以攻坚精神创行业新标杆。2024年春节关键调试期,面对全球首用设备的技术挑战,作业长范远平率队昼夜奋战,日行10公里往返多层炉台把控安装精度,仅用5天完成核心调试。针对全新工艺体系,曹亢、王伟韬等技术骨干主导程序联锁优化,提出多项安全改进方案,形成设备无缝协作机制。攻坚阶段,鲁松、刘敏创新研发穿带模式,在钢带卡顿时临危处置,实现全线一次性贯通。
项目团队以其专业素养获外方专家高度评价,称赞中国团队“以执着敬业攻克技术壁垒”。通过系统化协同作战,CA23机组成功突破设备磨合期,为新能源硅钢高效生产奠定坚实基础。(转自:宝钢股份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