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钢2500立方米高炉两项关键指标显著优化
近日,新钢集团炼铁事业部的2500立方米高炉在极致效率提升攻坚进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阶段性突破,成功实现低硅冶炼与低能耗运营的双重目标,为钢铁行业高效、绿色生产提供了新范例。
最新数据显示,该高炉当下的铁水平均含硅量稳稳维持在0.35%,燃料比也已降至503.3千克/吨。相较于去年全年的平均数值,铁水含硅量下降了0.08%,燃料比降低了4千克/吨,两项核心指标的优化幅度清晰可见,充分彰显出该高炉在生产效能与成本控制上的卓越提升。
在高炉冶炼的复杂流程里,铁水含硅量与燃料比堪称衡量冶炼效率和成本的精准标尺。受传统生产观念的束缚,过去部分职工始终秉持较高硅含量才能保障炉缸充足热量、维持炉况稳定顺行的观点,却严重忽视了高硅含量会致使燃料消耗大幅增加、生产成本显著上升的弊端。为从根源上降低铁水成本,今年伊始,炼铁事业部果断将“降低铁水平均硅含量”列为年度重点攻关项目,并创新引入绩效挂钩机制,把这一关键任务与员工个人的工作绩效紧密相连。如此一来,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全体员工积极投身到这场降本增效的攻坚行动中,营造出全员参与、齐心协力共同奋进的良好工作氛围。
在向极致效率奋勇迈进的征程中,职工技能水平的提升无疑是关键支撑。为此,事业部专门针对工长岗位精心构建了一套全面且完善的学习提升体系。在日常工作中,每个班次结束后,工长们都会深入剖析当班的炉况,仔细梳理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每周定期组织事故案例培训,深度剖析过往典型事故案例,从中汲取教训、总结规律;每月严格开展技能考核,全方位检验工长们的学习成果,督促其持续提升专业技能。通过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该高炉的工长们如今对炉温变化趋势的判断愈发精准,操作手法也愈发娴熟流畅,为顺利推进低硅冶炼工作筑牢了坚实的技术根基。
出渣铁环节对于保障高炉稳定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事业部在此环节严格执行定时开口制度,持续强化对炉前操作的监督管理力度,确保各项操作精准、规范执行,有效规避了因渣铁排放不及时而引发的炉况波动风险,为高炉的平稳、高效运行保驾护航。同时,事业部着重强调工长要主动深入生产现场,对原燃料质量实施精细化管控。要求工长坚持每班对原燃料进行细致检查,每周至少进行两次取样检测,从源头把好高炉“口粮”的质量关,为实现低硅低耗冶炼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
在操作策略层面,事业部积极革新,坚决摒弃过往保守的操作思路,全力统一四班的操作理念。当炉况处于稳定状态时,大胆探索物理热下限,稳步、持续地推进低硅冶炼工作;一旦察觉到炉况出现细微波动迹象,立即果断采取“回调”措施,通过精准、细腻的“小调、微调”操作手法,确保整个冶炼过程始终处于平稳、可控状态,让高炉时刻保持在高效、稳定的运行区间。
低硅冶炼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大幅降低了高炉焦比,显著提升了产能,还为后续炼钢工序降低成本创造了有利条件,实现了全产业链的降本增效。据了解,新钢集团炼铁事业部将坚定不移地以提升极致效率为核心目标,持续深化技术创新与管理模式升级,不断挖掘降低铁水生产成本的潜力,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迈进,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新钢力量。